純中藥治療糖尿病
根據疾病流行學統計,我國已經發展為世界上糖尿病人群患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糖尿病古稱“消渴病”,歷代文獻均有記載。《素問·奇病論》曰:“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闡釋了消渴的病因,有“脾癉”“消癉”“肺消”“食亦”“鬲消”“熱中”“消中”等相關病名及認識。醫圣張仲景將“消渴”作為病證提出并加以論治,其后消渴病名漸趨統一,后世多有論述和經驗傳承。近現代以來,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攀升,中醫藥對糖尿病的預防與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純中藥治療就是其中的菁華部分。
中醫藥在糖尿病治療中的作用與地位
五大優勢詮釋純中醫治療糖尿病的奧秘:一是降血糖。如初診2型糖尿病人空腹血糖小于11.1mmol/L,餐后血糖低于16.7mmol/L時,采用純中藥治療,1個月之內,80%左右的患者配合飲食和運動療法,血糖可以良好控制。二是改善癥狀。消除或減輕臨床癥狀是中醫藥的主要優勢之一。如新診斷的糖尿病葡萄糖毒癥“三多一少”、視物模糊或飛蚊癥或迎風流淚、疲乏無力、水腫、心慌心悸或失眠、多汗或四肢麻木等,中醫藥辨證論治很快可以消除。三是減少西藥用量。已診斷的糖尿病人配合中醫藥治療一段時間后,可一定程度地減少西藥的用量而提高療效。四是改善理化指標。純中藥可以改善理化檢查異常指標,如尿蛋白陽性,低蛋白血癥、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等。中醫藥治療后,均可改善或消失。五是延緩或逆轉并發癥。早期糖尿病腎病、早期糖尿病心臟病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中醫藥治療均可逆轉或延緩。
純中藥治療糖尿病的藥理學根據
現代大量藥理研究為純中藥治療糖尿病提供了藥理藥效依據。如多糖類的丹皮多糖、枸杞多糖、黃精多糖、桑葉多糖、黃芪多糖、茶多糖等均有降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的作用。皂苷類的羅漢果皂苷、玉竹提取物A、胡蘆巴皂苷、山茱萸環烯醚萜總苷、玉米須總皂苷等均具有較好的降糖活性。生物堿類的黃連素、桑葉堿等具有降血糖作用。黃酮類的黃杞總黃酮、青錢柳黃酮、水芹黃酮、川芎嗪,以及虎杖酯、番石榴酚等均有降糖作用。降糖機制可分為直接胰島素樣作用或直接促進胰島素分泌,如苦瓜皂苷、靈芝多糖、蕎麥堿、大豆異黃酮、匙羹藤莖提取物均能通過刺激胰島素分泌以降低血糖。通過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如地骨皮提取物、靈芝多糖、野山參水提物、冬蟲夏草多糖等,能夠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并對胰島素受體具有增敏作用。通過修復胰島β細胞維持胰島功能,如人參莖葉皂苷、刺五加皂苷、薏苡仁多糖、山茱萸提取物均可通過保護胰島β細胞或促進受損β細胞的修復而提高血清胰島素水平。通過促進胰島β細胞的再生維持正常胰島素水平,如玉竹提取物A、銀杏葉提取物等能糾正淋巴細胞亞群及細胞因子的失衡,保護胰島β細胞,從而發揮降糖作用。
純中藥治療糖尿病的未來發展趨勢
根據當前糖尿病中醫治療的形勢,未來純中藥在降糖和并發癥防治方面前景美好。單病例對照、文獻對照、歷史對照等更適用于純中藥個體化治療,應用統計評價方法越來越廣泛,循證證據越來越多。“癥-病-證”結合的認識疾病方法,為總綱性療效評價指標的選擇奠定了基礎。國際社會越來越重視中醫藥在本領域的應用,很多中醫研究被SCI源期刊接受,很多中醫循證證據被西醫相關指南、標準、規范采用。
陽新縣中醫醫院派遣腎病內分泌科陳盛君副主任等人到河南省開封市中醫院學習純中藥治療2型糖尿病,學成歸來積極運用所學知識廣泛開展純中藥治療2型糖尿病,它在中醫學基礎理論指導下,通過“四診”收集材料,并對其加以辨證論治,可平穩安全地調控血糖,改善相關癥狀,提升胰島素分泌功能,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胰高血糖素,同時還有利于延緩和阻止其相關并發癥的發生,臨床療效確切。歡迎廣大糖友垂詢與就診。
電話:0714-732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