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科
“治未病”思想源自《黃帝內經》,歷代醫家乃至現代醫學對“治未病”思想都極為重視。
根據現代醫學理論,健康狀態分為三種:一是健康未病態;二是欲病未病態;三是已病未傳態。“治未病”就是針對這三種狀態,通過飲食起居、情志調理、運動療法及中草藥等多種措施,調養體質,調理身體陰陽氣血等平衡,增強人體抗病能力,讓人體少生病、不生病,縱使得病也能盡快痊愈,痊愈后少復發,具有未病養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漸和已病早治防止傳變的作用。
本科室專為健康人、亞健康人群、病初愈康復者而設。通過望聞問切四診,運用中醫體質辨識、中醫辨證等方法,了解您的體質狀況。并根據您的醫學體檢結果、以往看病的資料等健康檔案,針對不同體質、不同健康狀況、不同生活習慣,排查危害健康因素,為您制定全面、深入的健康調養計劃,指導正確養生保健。
科室電話:0714--7314225
業務范圍
1、中醫體質辨識;受檢者請結合最近三個月的體驗和感覺回答答卷提出的問題(問答卷體檢時提供),我們根據您的回答判斷歸納您的體質,然后給出相應的干預措施。
2、全套健康體檢、根據受檢者的需求,設置A、B、C、D四種套餐,每種套餐內容涉及五個方面,分別從B超、心電圖、血檢、胸透、內外婦五官科進行體檢,全面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做到有病早治、無病早防。
知名醫生
袁漢萍,“治未病”科主任,畢業于荊洲衛校,從事針灸臨床15年,健康體檢工作14年,對各類健康體檢人群的體檢組織、報告分析、結論匯總、中醫體質辨識有豐富的經驗。電話:13872131492
趙英富,畢業于咸寧醫學院,從事臨床25年,對兒科疾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電話:13147231091
中醫九種體質相關小常識
1.平和體質:該體質人群體形勻稱健壯,面色、膚色潤澤,頭發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精力充沛,睡眠、食欲好,平時患病少。養生法: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充足睡眠。堅持鍛煉,年輕人可適當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適當散步、打太極拳等。飲食不宜過飽、過油,可參考早好、中飽、晚少。
2.氣虛體質:該體質人群聲音低弱,易感氣不夠用,易累,容易感冒,發病后難以痊愈。養生法:宜食益氣健脾的食物。平時注意保暖。可做一些柔緩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做操等,并持之以恒。適宜藥膳:黃芪童子雞和山藥粥。
3.陽虛體質:時感手腳發涼,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喜靜,易大便稀溏。養生法:平時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溫陽之品。平時要注意保暖。防止出汗過多,運動時要避風寒。可做一些舒緩柔和的運動,如慢跑、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操。適宜藥膳:當歸生姜羊肉湯。
4.陰虛體質:體形多瘦長,常感到手腳心發熱,面頰潮紅或偏紅,眼睛干澀,口干咽燥,易失眠,性情急躁,舌質偏紅,苔少。養生法:多食瘦豬肉、鴨肉、綠豆、冬瓜等甘涼滋潤之品,少食羊肉、韭菜等性溫燥烈之品。適合做有氧運動,可選擇太極拳、太極劍、氣功等健身項目。適宜藥膳:蓮子百合煲瘦肉。
5.血瘀體質:面色偏暗,嘴唇顏色偏暗,舌下的靜脈淤紫,牙齦易出血。易煩躁、健忘。養生法:多食山楂、醋等具有活血、散結、行氣、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宜早睡早起多鍛煉,可進行舞蹈、步行等。適宜藥膳:山楂紅糖湯。
6.痰濕體質:體形肥胖,易出汗,且多黏膩。常感肢體酸困沉重。面常出油,嘴里常有黏或甜膩的感覺,嗓子老有痰,舌苔較厚。養生法: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膩的食物。衣著應透氣散濕,經常曬太陽或進行日光浴。可長期堅持鍛煉,如散步、慢跑、游泳等。適宜藥膳:山藥冬瓜湯。
7.濕熱體質:臉上易生粉刺,皮膚易瘙癢。常感到口苦、口臭,大便黏滯不爽,小便有發熱感,尿色發黃。脾氣較急躁。養生方法:可多食赤小豆、芹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適合大強度、大運動量的鍛煉,如中長跑、游泳、武術等。適宜藥膳:泥鰍燉豆腐。
8.氣郁體質;體形偏瘦,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常感到乳房及兩脅部脹痛,常有胸悶的感覺,容易失眠。養生法:多食黃花菜、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氣、解郁、消食作用的食物。盡量增加戶外活動,如跑步、登山等。適宜藥膳:菊花雞肝湯。
9.特稟體質:體質特殊的人群。過敏體質的人,有的即使不感冒也常鼻塞、打噴嚏易患哮喘,易對藥物、食物、花粉、季節過敏。養生法:多食益氣固表的食物,少食辛辣之品、腥膻發物及含致敏物質的食物。起居避免過敏原,保持室內清潔。適宜藥膳:固表粥。
陽新縣中醫院健康體檢項目表